首页|网站地图|山西大学|山大邮箱|用户登录|ENGLISH
最新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成果
最新成果
刘维奇教授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进展“储蓄分流与金融效率”
发表时间:2012-10-04 来源:
  项目来源: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07JA630027   主持人:刘维奇
本项目已经完成计划任务,于20127月撰写完成项目工作总结和研究报告书,并提交教育部,已成功结项。本项目累计发表论文17篇,其中,CSSCI期刊12篇,这些论文均标注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07JA630027项目资助”字样。
本项目比较系统、全面地研究了银行、资本市场效率的度量、判别和有效提升途径,重点关注了宏观政策调整和制度变革对于金融配置效率的作用和影响机制,探究了在金融计量模型改进方面的基础性理论问题,体现了前沿性和创新性,这些研究工作及成果不仅是政策制定、行业监管、宏观调控的理论支撑,也为金融计量模型如何更加适用于现实金融环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在本课题开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金融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以重尾分布作有效修正”等思想,“股票市场对加息等货币政策的直接效果欠佳,但累积效应日趋明显”等结论,以及事件研究、GARCH模型等方法在金融时间序列分析中的运用,充分吸纳并体现在课题主持人出版的学术专著《金融复杂性与中国金融效率》(科学出版社,2009)中,该专著于2012年获山西省第七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整个项目进展持续约4年,期间,2名博士生分别以储蓄银行效率、金融市场效率与稳定性判别为主题,在项目主持人的指导下发表研究论文4篇,完成了题为《中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与分析》和《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判别与度量》的博士学位论文,并顺利通过评审与答辩;20余名硕士研究生也从本课题的参与和实施过程中,确定了各自的研究选题,先后衍生出《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分析》《私人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比较分析——基于股票市场发展的视角》等多篇高质量学术研究论文,后者还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专题《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F13201203期)全文转载。同时,这些学生因本课题研究的参与和学术训练,也激发了他们对于金融职业的热爱和追求,毕业后多数学生就业于银行、证券、高校等部门,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培养了人才。
        本项目研究的价值和社会影响还在于它的实践指导意义和适用性,它有助于中央银行监管地方各级银行,有助于投资者正确认识和把握每一次重大的国家宏观层面解决资本市场资金配置所出台的政策、制度的积极意义和投资机会,有助于化解中小投资者由于对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制度出台背景的不甚了解,甚至对市场大环境的曲解,而导致的非理性投机行为,进而有助于市场投资理念的确立和整体市场效率的提升。